首页

国产调教片在线播放

时间:2025-05-24 17:45:36 作者:西部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联盟在重庆成立 浏览量:44877

  【光明时评】春日文旅生机勃勃

  【光明时评】

  作者:济之(媒体评论员)

  清明假期出游数据日前发布。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4年清明假期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19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1.5%;国内游客出游花费539.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2.7%。

  火热数据背后,是塞满“人从众”的景区“特写”,是令游客大快朵颐的场景。从浙江杭州“西湖断桥铺满了人”,到山东济南变成了“挤南”,再到江苏南京夫子庙景区因客流量过大,地铁夫子庙站临时跳站运行……此番情景不由得让人们感慨:“到处都有一亿人。”看来,这个假期,很多人都选择出去走一走、看一看。

  值得关注的是,这个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11.5%。该项数据不仅意味着文旅含“金”量高,还意味着人们的信心含量足。正因为对未来有良好预期、当下有愉悦心境,才有较高的出行意愿,愿意用脚步丈量壮美山河。

  不只清明假期,这个春季的文旅消费都充满活力,增长势头始终保持强劲。据统计,3月以来,“赏花”“踏春”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近7倍,赏花相关产品预订量同比增长超3倍。“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其实,赏花何需直奔长安的上林苑,如今的神州大地,有很多地方都主打“赏花经济”。从广西南宁青秀山的三角梅,到北京居庸关长城脚下的山桃花;从江苏南京莫愁湖公园的海棠花会,到河南洛阳的花海盛宴,无不吸引游人前去驻足。在花团锦簇中,可领略浪漫花事,可感受春暖花开。

  出游,已经成为人们的基本刚需;发展文旅业,也是各地的发展抓手。对于游客来说,审美素养越来越高,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不再满足于到景点吃吃喝喝、看看转转,还希望获得更高的文化体验和新鲜感受。各地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向游客提供更多充满文化含量的旅游项目,以及让游客眼前一亮的文旅新业态,将能更好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消费新需求,抓住产业发展新机遇。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当前,很多地方坚持因地制宜,找准自己的文旅发展路径,期望在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有的力推“赏花经济”,有的做大“早茶文化”,有的深耕非遗经济……如此种种,都是围绕融合发展来发力,着力提升文旅业的黏合度,既招揽了人气,也发展了产业,塑造了当地良好形象,可谓一举多得。

  一年四季,光景各异,每个季节都值得出游。今春文旅消费充满活力,让人们看到了经济回升的向好态势。我们有理由期待,接下来的文旅消费同样充满生机。优化政策环境,解决堵点难点;推动产业融合,创新产品供给;建好平台载体,加大惠民力度……多方精准发力、协同努力,让文旅消费活力持续迸发。

  (光明日报) 【编辑:唐炜妮】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金砖国家含金量有多高?一组数字带你了解

来自台湾云林科技大学的蔡甄庭和古容恩第一次来到大陆,并在合肥一家智能制造企业实习。她们除了紧张的实习工作之外,还参观了合肥的多个景点,感受当地人文风情,并对人工智能技术印象深刻。(张俊 宁珊 安徽合肥报道)

中缅边境最大陆路口岸今年出入境客流破350万人次

尤山度(Józsa Sándor),匈牙利著名汉学家、翻译家、匈牙利罗兰大学中国系名誉副教授,曾任匈驻华使馆参赞。尤山度在中国生活十余年,长期从事中国语言、文化、历史的研究和传播。创作出版《汉语》四卷。译著有《毛泽东诗词21首》《我的前半生》等。代表作有《中国与奥匈帝国》《从铁路岗哨到长城》等。2023年6月14日,获得第十六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公安系统内的纪检“内鬼”,退休8年后被查

走进古镇,迎面而来的“我爱你中国”打卡墙氛围感十足,在景前广场、和顺小巷、酒吧街等地,遍布国庆、中秋、非遗文化等主题的打卡区,吸引游客拍照留念。

时政现场说丨山东枣庄:小石榴谱写产业振兴大文章

8月27日,中非合作论坛:中非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圆桌对话开幕式及政策与行动对话在北京举行。会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副代表毕曼达呼吁,关注气候变化给全球儿童造成的巨大威胁。

舒勇:十年之后 “桥”下再行“舟”

未来三天,新疆沿天山地区、南疆盆地北部、青海东部和南部、甘肃东南部、川西高原北部以及内蒙古东部、黑龙江等地有小到中雨,局地有大雨或暴雨,局地并伴有短时强降水或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